Blog/Marketing Automation/中国营销自动化的5大独特之处【必知要点】
本文将探讨品牌必须了解的5大核心因素,这些因素使得中国的营销自动化如此与众不同。您还将了解为何B2B和B2C企业都应利用这一工具(尤其是微信结合社交型CRM),以最大化潜在客户开发效率。
在西方世界,收集电子邮件并通过邮件自动化进行潜在客户培育是常规操作,但电子邮件在中国从未真正流行。有些人从不查看邮件,甚至有些人根本没有邮箱。
而这仅仅是中西方营销自动化差异的一个微小体现。
在进一步阐述其重要性之前,让我们先了解营销自动化的基础概念。
营销自动化是通过技术和软件自动化执行营销任务,以提升运营效率并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客户(覆盖单次活动或全生命周期)。它为品牌传统及数字营销策略的实施提供重要支持。
借助营销自动化工具,企业可节省以下关键环节的时间、成本与资源:
熟悉中国电商市场的人都知道,移动设备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购物习惯与日常生活。事实上,中国超过80%的网民通过手机购物,且智能手机几乎全天候伴随用户。
除线上消费外,移动设备还支撑着各类日常场景:
因此,无论B2B还是B2C企业,要有效触达中国客户,营销自动化策略必须基于移动端平台,例如:
另一关键差异在于社交媒体与中国人的生活高度融合,且“社交”与“电商”的界限日益模糊。
以微信为例——这款国民级应用2021年月活用户(MAU)已突破12亿,跻身全球五大社交平台。
Statista数据显示,2021年超50%的中国用户日均使用微信超2小时,25%用户甚至超过4小时!
交易层面,微信2019年GMV达2.46万亿元,预计2023年将飙升至13万亿元。
这些成果得益于其生态内的多功能整合:
更重要的是,公众号、小程序等内容可直接分享至私聊会话,从而引发口碑传播、提升品牌认知并开发潜在客户。
简言之,用户全天高频切换微信内不同功能,与品牌产生直接或间接互动。
此外,微信等私域渠道赋予品牌100%数据所有权,相比天猫等公域平台(数据权限受限)优势显著。
因此,微信是营销自动化不可错过的核心阵地,尤其适用于:
除了移动端与社交电商的普及,中国品牌采用的全渠道策略也深刻影响着数字营销与营销自动化,尤其在数据采集和潜在客户培育方面。
实现"真正的全渠道整合"的关键在于打通线上与线下用户旅程。具体而言,品牌需充分利用微信私域触点(如公众号、小程序等),并通过O2O策略将用户引流至实体门店。
意大利奢侈品牌Moschino便是典型案例。该品牌通过微信社交型CRM(sCRM)高效管理公众号的客户互动。
随着互动深入,sCRM工具能自动识别用户分群,并将其导入预设的个性化旅程中,推送当季新品等内容。
此外,Moschino还通过这一自动化策略引导用户至线下活动与门店,显著提升全渠道流量与销售额。
欧睿国际2021年调研显示,超45%的中国受访者愿用个人数据换取个性化优惠,比例远超东北亚、美洲和西欧(25%-35%)。
然而,手动满足个性化需求效率低且成本高昂。因此,许多企业借助营销自动化实现精准触达。
如,某国际教育集团通过品牌与校区层级的sCRM工具,针对家长、学生、求职者等不同人群定制沟通策略。
基于用户标签分群,推送定向内容与消息,最终提升互动率与潜在客户转化。
根据他们的反馈,我们制定了标签策略,以有效识别和细分每个用户(例如家长、学生或求职者)。接下来,品牌可以通过发送有针对性的信息和高质量的定制化内容推送来培养潜在客户,这些内容推送与潜在客户的兴趣息息相关。
最终,得益于绩效跟踪、分析以及对社交 CRM 工具的进一步改进,知名国际学校品牌可以通过这些数字化举措有效地推动不同用户群体进入转化渠道!
虽然全渠道和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在中国很受欢迎,但由于严格的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规则(尤其是最近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或PIPL),营销自动化在这些方面的应用方式将发生可预见的重大转变。
总体而言,地方数据法规也为所有业务运营(包括营销自动化策略的实施)增添了另一层复杂性。具体而言,PIPL 要求所有实体:
这对跨渠道数据中心冲击显著。正如ITC数字体验经理Douglas所言:
"随着PIPL实施,从天猫、京东等公域平台直接获取数据愈发困难。中国数据监管趋严导致跨生态数据追踪与管理成本激增。
因此,构建品牌自有的一方数据资产(如公众号、小程序)至关重要,社交型CRM与企业微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品牌还需平衡数据获取与用户体验,避免过度侵扰。解决方案包括设计增值服务驱动的友好用户旅程,并通过标签策略优化数据采集。"
建议咨询ITC等营销自动化专家,快速提升数据获取效率与投资回报率。
总结而言,品牌应通过微信营销自动化与sCRM实现以下目标: